还记得那条绕着重庆主城跑圈的货运铁路吗,它叫东环线,原本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配角”,设计时速才160公里,主要拉集装箱、汽车这些大宗货物,顺带捎点郊区通勤客。开通初期,乘客少得可怜,有些车次连乘务员都比乘客多!但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它摇身一变,成了重庆高铁网的“救命稻草”,每天接发近20趟高速动车,连最新款的CR450试验列车都从这里飞驰而过。
故事得从渝厦高铁说起,这条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建成时,本该是件大喜事,可问题来了:原计划连接沙坪坝站的越江联络线,因为工程太复杂,工期拖后腿,没能同步完工。这下可好,渝厦高铁成了“断头路”——成渝、渝昆这些方向来的动车,全堵在重庆东站折返,效率大打折扣。就在这节骨眼上,东环线闪亮登场。虽然它只是个普速铁路,标准不高,信号系统(CTCS-0级)也落后,但它有个关键优势:线路途经重庆东站,还通过联络线连上了重庆北站和西站。
说干就干!2025年5月,东环线完成了一次华丽升级——信号系统从CTCS-0级跃升到CTCS-2级(简单说,就是更智能的控制系统,能支持高速列车运行)。全线16个车站和机场支线都覆盖了,这下它能无缝对接渝厦、郑渝等干线高铁了。CR450试验列车,没错,就是那款时速超400公里的“未来高铁”,也借道东环线进入渝厦高铁做测试。东环线从“通勤冷线”一跃成为高铁跨线的临时通道,成渝方向的动车经它南下长沙,渝厦高铁的列车也能北上万州。为了最大化运能,现在它白天跑动车,晚上拉货车,天窗维修时间都优化了,资源利用率杠杠的。
个人觉得,这背后藏着大智慧,东环线原本投资控制严格,绕开建成区,看似“低调”,但信号、限界等基础条件预留充分,才能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它证明了客货共线铁路的潜力——只要规划有前瞻性,普速线也能撑起高速网。数据显示,开通两月多,客货运量持续攀升,给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想想看,在当前各地抢抓基建机遇的背景下(2025年交通投资仍是热点),这种“系统韧性”太值得点赞了。
不过,这终究是过渡方案,等2026年长江隧道贯通,高铁联络线正式投运,东环线就会慢慢回归货运和市郊客运的本行。但这段经历,已经改写了重庆铁路史——一条160公里的普速铁路,硬是靠智慧和应急能力,扛起了高铁网络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