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的手机里又不太安宁了。
时不时就能听到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消息,说谁谁谁的银行卡余额突然就没了,谁谁谁被骗走了辛苦钱。
这些事儿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骗子的手段一直在升级,而且越来越隐蔽,专门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人防不胜防。
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很“正规”、很“官方”的电话和软件,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前段时间,警方就发出了一条紧急提醒,说有几款App的名字听起来特别唬人,像什么“中银会议”、“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等,这些App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实际上是诈骗分子专门用来骗钱的工具。
一听到这些名字,大家是不是觉得挺靠谱的?
因为它们都带着像“银行”、“银联”或者“知名平台”的字样,还有“会议”这个词,让人误以为是正规的商务或办公软件。
但恰恰是这种“伪装”,让不少人掉进了陷阱。
咱们就拿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来说说吧。
前不久,一位65岁的徐阿姨在家接到了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个短视频平台的“客服人员”,上来就跟徐阿姨说:“您在我们平台购买了一份保险,每个月要自动扣费800元。”徐阿姨一听就懵了,自己根本没买过什么保险啊!
这不明摆着要扣钱吗?
心里一着急,她赶紧就说要取消这笔业务。
骗子这边呢,早把套路想好了。
听到徐阿姨要取消,他们表现得特别“善解人意”,马上就说:“好的,为了帮您更好地处理,我们会为您转接给我们的‘高级客服’。”没多久,所谓的“高级客服”电话就打进来了。
这些骗子很会察言观色,或者说他们会利用信息差。
他们了解到徐阿姨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不太熟悉,就顺水推舟地引导徐阿姨,说要取消业务,必须下载一个名叫“中银会议”的App来办理。
您想想,徐阿姨一听是“中银”的,心里肯定觉得这是银行官方的东西,应该很安全、很可靠吧?
这种带有“银行”字眼的应用,在我们普通人心里,就是权威和信任的象征。
于是,徐阿姨就按照对方的指示,稀里糊涂地下载并打开了这个“中银会议”App。
可她哪里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银行的App,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钓鱼”软件。
下载完App,骗子就开始实施他们最关键的一步了。
他们一步步地指导徐阿姨,让她在这个“中银会议”软件里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这“屏幕共享”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徐阿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包括她点开了什么应用、输入了什么文字、看到了什么图片,对方都能在他们的电脑或手机上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好比您把家里的窗帘拉开了,外面的人就能把您家里的一切都看光了,一点隐私都没有。
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骗子还进一步要求徐阿姨在开启屏幕共享的情况下,登录手机银行。
在对方“手把手”的“指导”下,徐阿姨按照他们的指令,一次又一次地输入银行卡密码,进行人脸识别。
整个过程中,骗子通过屏幕共享,把徐阿姨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所有重要的信息都看得一览无余。
有些更高级的诈骗App,甚至还带有“远程控制”功能,这意味着骗子不仅能看到您的手机屏幕,还能直接在远端操控您的手机,替您点击、输入,就像他们拿着您的手机在操作一样。
等到徐阿姨的银行卡余额被全部转走,一分不剩的时候,她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时候再后悔,钱也追不回来了。
这样的案例,听着就让人心疼,也让人警醒。
反诈民警在介绍这类诈骗时,特别强调了这些“会议App”的迷惑性。
他们说,像“中银会议”、“银联会议”这样的App,就是骗子利用了我们普通人对“银联”、“中银”这些官方称谓的信任。
这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是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国家级别的支付系统,自然就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而“会议”这个词,又给它披上了一层“工作”或者“商务”的外衣,让人觉得下载它是为了处理某种“重要事务”。
实际上,这些App在正规的应用商店里是根本搜不到的,它们都是骗子自己制作的非法软件。
这类诈骗的整个过程,其实是有着一套固定模式的:
第一步,就是冒充各种“客服”来电。
骗子会声称您开通了什么“直播会员”啊,或者购买了什么“百万保障”、“百万保险”之类的服务,然后吓唬您说如果不及时取消,就会每月自动扣费,甚至还会影响您的个人征信。
他们抓住了大家害怕损失钱财、担心征信受损的心理,让您一下子就慌了神。
第二步,当您信以为真,急着要求取消这些“服务”时,骗子就会“顺理成章”地要求您添加他们的微信、QQ等聊天工具,然后给您发送一个链接或者二维码,诱导您去下载那些披着“会议”外衣的诈骗App。
他们会说得天花乱坠,让您觉得这是取消业务的“唯一途径”。
第三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就是让您在这些所谓的“会议App”里打开“屏幕共享”或者“远程控制”功能。
一旦您开启了这些功能,您的手机就几乎是在骗子的掌控之下了。
他们会一步步地引导您登录手机银行,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所有敏感信息。
通过屏幕共享,他们能清楚地看到您输入的所有内容;如果是远程控制,他们甚至可以直接操作您的手机,把您账户里的钱神不知鬼不觉地转走。
面对这样的新型骗局,咱们老百姓可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银联已经发布了严正声明,明确指出“银联会议App”不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提醒广大用户,如果在手机上安装了这类App,存在窃取个人敏感信息、导致资金被盗的重大安全风险。
这说明连正规的金融机构都对这种诈骗手段高度重视,我们也更应该提高警惕。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把这些反诈的提醒牢牢记住,并且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家里的老人:
首先,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凡是那些自称是客服,让您下载什么“会议软件”,但在手机的应用市场里根本搜不到的,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诈骗App!
正规的软件,都会在官方的应用商店上架,方便大家下载和使用。
其次,要警惕那些打着“取消业务”、“关闭服务”旗号的电话。
凡是自称客服,说要给您取消、关闭什么“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等业务,还威胁您说不取消就会“自动扣费”、“影响征信”的,这都是骗子的老套路了。
正规的平台和机构,是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业务的,更不会用威胁的口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千万要小心“会议号”、“屏幕共享”、“远程控制”这些词。
凡是电话里提到这些词的,您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些功能一旦被骗子利用,您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存款安全就全没了保障。
尤其是屏幕共享和远程控制,它们就像是给骗子开了一扇直接通往您手机和银行卡的“大门”,让您的财产暴露无遗。
现在的骗子,不仅会利用高科技手段,还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对权威的信任、对损失的恐惧、对新生事物的不熟悉等等。
所以,我们普通老百姓,平时得多关注一些反诈知识,多和家人朋友交流,特别是要多关心家里的老年人,他们的防范意识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强,更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别让骗子把咱们的辛苦钱骗走了,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对我们心理上的打击。
咱们国家在反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骗的“最后一公里”,还得靠我们每个人自己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