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皇帝:石勒的逆袭人生
西晋永嘉年间,天下大乱的程度堪比现代早高峰的地铁站——挤、乱、吵,还时不时有人大打出手。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的主角石勒同志闪亮登场了。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这位未来的后赵开国皇帝,年轻时可不是什么高富帅,而是个标准的“三无”产品:没房、没车、没存款。更惨的是,他还被人像快递一样打包卖到了山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奴隶。
“这位客官,您看这‘人’,肌肉结实,干活麻利,买回去种地、劈柴、当出气筒,包您满意!”人贩子唾沫横飞地推销着。
买主戳了戳石勒的肱二头肌:“嗯,确实挺结实。不过我怎么觉得他眼神不太对劲?太狠毒……”
石勒心里OS:“废话,你被当猪肉一样挑来挑去试试?”但表面上还是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人好,我特别能干,就是……就是有疯牛病。”
“什么病?”买主立刻后退三步。
“间歇性全身抽搐伴随口吐白沫。”石勒突然翻起白眼,四肢开始不规则抖动,“就像…这样…阿巴阿巴…”
人贩子脸都绿了:“你刚才怎么不抽?”
“因为…阿巴阿巴…刚才没到发作时间…”石勒继续表演,甚至加了点泡沫在嘴角。
就这样,靠着奥斯卡级别的演技,石勒成功让自己滞销了。人贩子气得把他扔到树林里:“爱咋咋地吧!”
石勒拍拍屁股站起来,对着人贩子远去的背影比了个中指:“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摆脱了奴隶身份的石勒,很快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自由是自由了,但肚子不自由啊。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召集了十七个同样吃不饱饭的难兄难弟,组成了著名的“十八骑”。
这十八个人个个身怀绝技:有会偷鸡的,有会摸狗的,有会翻墙的,还有会忽悠的。石勒作为团队的大脑,主要负责战略规划和——背锅。
“兄弟们,我们的口号是什么?”石勒站在树桩上激情演讲。
“抢钱!抢粮!抢地盘!”众人响应。
“……错——!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石勒严肃纠正,“虽然目前我们只做到了前半句…”
十八骑的业务范围很广:打劫商队、绑架地主、偶尔还客串一下保安(收了保护费的那种)。他们的经营模式非常现代化——股份制。抢来的东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挨揍。
有一次,他们盯上了一支运送丝绸的商队。
“老大,情报显示这支商队有五十个保镖。”侦察兵报告。
石勒摸了摸下巴:“硬拼不行,得智取。老二,你假扮算命先生去忽悠他们。”
老二一脸懵:“我不会算命啊。”
“就说他们印堂发黑,今日必有血光之灾。让他们改道走左边那条路。”
“左边不是死胡同吗?”
“所以才叫血光之灾啊!”石勒露出狡黠的笑容。
就这样,商队被忽悠进了埋伏圈。当保镖们发现前后都是拿着菜刀、锄头的土匪时,领队崩溃了:“你们管这叫算命先生?这分明是诈骗犯啊!”
石勒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恭喜您获得‘年度最佳观察奖’。奖品是——留下所有财物,保你们性命。”
靠着这种“智取+强攻”的经营策略,十八骑的名声越来越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石勒从一个光杆司令,逐渐成长为拥有几百号小弟的地方武装头目。
随着势力扩大,石勒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大BOSS——幽州刺史王浚。这位王大人不仅兵强马壮,还特别爱摆谱,出门要坐十六人抬的大轿子,吃饭要用金碗银筷,连擦屁股都用丝绸。
“老大,王浚派人来招安了。”小弟报告。
石勒眼珠一转:“告诉他,我愿意归顺,但有个条件——我要亲自去拜见他。”
军师张宾急了:“老大,这明显是鸿门宴啊!”
石勒神秘一笑:“你听说过‘装孙子战术’吗?就是先装孙子,等对方放松警惕,再突然变身爷爷。”
于是,石勒带着几车“礼物”去拜见王浚。这些礼物包括:一车镀金的铁块(号称纯金)、几匹染色的劣马(号称汗血宝马)、还有一箱石头(号称和氏璧原石)。
王浚看到“礼物”后,笑得见牙不见眼:“小石啊,你很懂事嘛!”
石勒点头哈腰:“应该的应该的。您就是我亲爷爷!”
“既然你这么孝顺,那我就封你为…呃…扫北将军?”
“谢爷爷恩典!”石勒跪得那叫一个干脆,心里却在想:“等老子翻身了,你就是‘北’!”
回到营地,石勒立刻召开作战会议:“王浚这老小子,奢侈无度又刚愎自用。我们这样这样…然后那样那样…”
几天后,王浚收到报告:石勒部队发生内讧,石勒本人重伤垂危!
“哈哈哈,天助我也!”王浚大喜,“快派兵去接收他的部队!”
当王浚的部队兴冲冲赶到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严阵以待的石勒大军。原来这一切都是石勒的计谋——装病诱敌。
战斗毫无悬念,王浚大败。当他被五花大绑带到石勒面前时,还在嚷嚷:“你不讲武德!说好的当孙子呢?”
石勒拍拍他的脸:“‘孙子’兵法没读过吗?兵不厌诈啊,我的亲爷爷!”
击败王浚后,石勒的势力如滚雪球般壮大。他先后吞并了多个割据势力,最终在319年自立为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登基大典上,石勒看着跪拜的群臣,突然感慨万千:“想不到啊,当年一个奴隶,如今也能当皇帝。”
大臣们赶紧拍马屁:“陛下天命所归!”
石勒摆摆手:“少来这套。我知道你们背后都叫我‘土匪皇帝’。”
大臣们冷汗直流:“不敢不敢……”
“其实我觉得这称呼挺好。”石勒哈哈大笑,“至少比‘奴隶皇帝’好听点。”
作为从底层爬上来的人,石勒深知民间疾苦。他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兴办学校……甚至还特别规定:禁止望族随意殴打奴隶!
“陛下,这条是不是有点……”望族欲言又止。
“有点什么?我当年就是奴隶,知道那滋味!”石勒瞪眼,“要不你也来体验体验?”
望族立刻闭嘴。
石勒还特别设立了“反忽悠监察院”,专门查处官员欺上瞒下的行为。第一任院长就是当年十八骑里最会忽悠的老二。
“陛下,让我管反忽悠,这不是让狐狸看鸡吗?”老二很忐忑。
石勒拍拍他的肩:“正因为你是行家,才知道他们怎么耍花招啊!”
在石勒的治理下,后赵一度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况。当然,也可能是老百姓家里实在没什么可偷的……
晚年的石勒遇到了所有成功人士都会面临的问题——继承人危机。
他的养子石虎,能征善战但残暴不仁(听说还吃人!);亲生儿子石弘,仁慈宽厚但软弱无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个太A(Aggressive),一个太B(Boring)。
“陛下,该立太子了。”大臣们催促。
石勒愁得头发都白了(虽然本来也不黑):“立石虎吧,怕他杀人如麻;立石弘吧,怕他镇不住场子……”
最终,石勒还是选择了亲生儿子石弘。临终前,他把石虎叫到床前:“我死后,你要好好辅佐你弟弟……”
石虎表面答应,心里却在想:“辅佐?等我把他辅佐到你那里去!”
……
果然,石勒一死,石虎就发动政变,干掉了石弘,自己当了皇帝。他在位期间残暴不仁,把石勒攒下的那点家底全败光了。
如果石勒地下有知,大概会气得跳起来:“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那小子也忽悠瘸了!”
石勒的一生,堪称古代逆袭的典范。从奴隶到皇帝,他靠的不是血统,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智慧和胆识。虽然最后继承人的问题让他功亏一篑,但谁的人生没点遗憾呢?
正如石勒常说的那句话:“人生就像打劫,有时候你得硬刚,有时候你得装怂,关键是要看清形势——还有,记得分赃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