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就在前不久的8月15号,一个对咱们来说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这边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而海那边的日本内阁成员,却跟赶庙会似的,一窝蜂跑去“拜鬼”。那位新上任的首相石破茂,人虽没到,一份“玉串料”倒是先送到了;小泉家那位公子哥进次郎,更是亲自到场,拜得那叫一个虔诚。
这哪是祭奠,分明就是一场演给全世界看的政治秀。他们那高高昂起的下巴,几乎就在明说:我们认输,但我们没错。这种“认输不认罪”的拧巴劲儿,已经成了日本刻在骨子里的国家逻辑。同样是战败国,德国总理能为纳粹在华沙纪念碑前,献上那惊天一跪;日本首相却能在靖国神社的香火里,心安理得地向甲级战犯的亡灵鞠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服气的账本
你随便找个经历过战争的日本老兵聊聊,他八成会告诉你,大日本帝国不是输给了中国。在他们那本心里的小账本上,真正打败他们的,是广岛和长崎上空那两朵蘑菇云,是苏联压境的钢铁洪流。有个老兵就梗着脖子跟我说,要是没有美苏插手,拿下整个中国,不过是早晚的事。
你别说,这种调调在日本民间还真挺有市场。输给有核弹的美国,不磕碜;败给横扫关东军的苏联红军,也能接受。可要让他们承认,在中国那片广袤的土地上,苦哈哈地打了十四年,最后竟陷在泥潭里动弹不得,输给了那个他们曾经打心眼儿里瞧不上的邻居?这口气,他们咽不下去。
这种“畏威而不畏德”的性格,让他们只对绝对的力量低头,却从不为道义的缺失忏悔。为了让这套逻辑能说得通,教育就成了最好用的粉刷工具。翻开他们的历史课本,血淋淋的“侵略华北”,被轻飘飘地改成了“进出华北”,一词之差,滔天罪行就成了一次普通的军事调动。
至于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他们的书里,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事件”,三十万同胞的冤魂,被模糊成了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学术问题。而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那些反人类的活体实验,更是被精心包装成了所谓的“战时医疗研究”。这笔历史的烂账,他们算得可真是“精明”。
山姆大叔的算盘
当然,这种集体的自我催眠,要是没人撑腰,也长不成今天这棵参天大树。而给日本递上这把保护伞的,恰恰就是当初用原子弹把它砸趴下的美国。二战刚结束,冷战的铁幕就落下了,华盛顿的首要任务,是把日本打造成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
在这盘巨大的地缘政治棋局上,彻底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显然不是白宫的优先选项。于是,本该伸张正义的东京审判,成了一场被后世诟病的“选择性审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倍晋三的外公,那个甲级战犯嫌疑人岸信介。这位双手沾满鲜血的政客,不仅被免于起诉,几年后居然还能西装革履地当上首相。
一个昨天还可能上绞刑架的人,今天就成了国家的掌舵人,这给整个日本社会传递了一个多么荒谬的信号:战争罪责,原来是可以通过政治交易来勾销的。这套玩法,从杜鲁门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华盛顿的政客们,无论是谁坐在白宫,哪怕是如今重返舞台的特朗普,首要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全球棋局。
更关键的是,美国保留了天皇制,还把裕仁天皇包装成一个热爱和平的象征。这种不清不楚的清算,给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留下了最肥沃的土壤。后来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约》,更是鸡贼地把中国等主要受害国排除在外,从法理上给日本逃避赔偿和道歉开了绿灯。
丢不掉的偶像包袱
外部的压力一解除,内部的执念就开始疯长。对那些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老兵来说,战败的冲击是毁灭性的。他们是被“国家神道”和《教育敕语》彻底洗脑的一代,被灌输为天皇“圣战”而死是无上的光荣。战败后,他们从“英雄”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物”,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们死也不愿承认自己的信仰错了。
如果说老兵的执念是回头看,那么战后的经济奇迹,则让整个日本社会选择了“向前看”。到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钱袋子鼓了,腰杆子就硬了,民族优越感爆棚,那点仅存的战争罪恶感早就被冲得一干二净。
右翼势力更是巧妙地把经济成就包装成对战争罪行的“赎罪券”,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发展得感谢日本”这种奇谈怪论。这种用新的傲慢掩盖旧的罪恶的逻辑,还需要一个精神寄托,那就是靖国神社。通过把东条英机这些甲级战犯和普通士兵放在一起供奉,靖国神社成功地把一场侵略战争,偷换概念成了一场为国捐躯的悲剧。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种心态变得更加扭曲。二十年前,日本经济还如日中天时,小泉纯一郎在8月15日好歹还会象征性地道个歉。如今,我们的GDP已经是日本的数倍,他们连这块遮羞布都懒得要了。一方面是两代人的洗脑教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则是被超越后的心理失衡。承认历史,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承认当下的失败。
结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日本人都被这套扭曲的史观绑架。像前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那样的忏悔者,以及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中归联”组织,都是黑暗中的点点微光。但遗憾的是,这些声音,在日本社会并非主流。
说来也讽刺,真正让日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不是什么道义感化,而是朝鲜战场上的一场硬仗。当我们的志愿军能和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联合国军打得有来有回时,这份实打实的战绩,才让一向崇拜强者的日本,不得不对这个邻国刮目相看。
这似乎再次印证了那个残酷的现实:道歉与和解,从来不是靠“等”来的。我们曾经选择“以德报怨”,放弃了战争赔款,但这份宽容却被一些人解读为软弱。历史这面镜子,从来只照强者。指望别人的良心发现,那是童话。真正的尊重,不是求来的,而是我们用实力和话语权,堂堂正正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