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召开紧急记者会,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一消息迅速在中日两国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仅仅过了不到 24 小时,中国外交部便发布了一则重磅通报,决定对长期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反制。许多中国民众看到这则消息以后,纷纷表示“大快人心”“干得漂亮”,字里行间满是振奋。虽然这两件事表面上看是先后发生的独立事件,但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其背后恰恰反映出当前中日关系中难以回避的深层次矛盾。
石破茂这次辞职,直接导火索是自民党在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的失利。那场选举中,自民党牵头的执政联盟遭遇重创,首次失去了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执政根基被动摇。党内右翼势力抓住这一“机会”向石破茂施压,将选举失利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他,最终迫使石破茂以 “背锅”的姿态下台。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问责”,更要关注其背后的深远影响:石破茂的离任,实际上意味着日本自民党内部能够牵制右翼势力的力量正在显著减弱,这为后续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向埋下了隐患。
尽管石破茂在任期间的对华政策也受到美国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倾向,但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管控了极端势力。比如在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他并没有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而接下来可能接任自民党总裁的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等人,普遍具有更明显的右翼倾向,对华态度也更加强硬。基于此,人们有充分理由担心,日本新政府上台后,很可能在台湾、钓鱼岛等敏感议题上制造更多麻烦,给中日关系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几乎就在石破茂宣布辞职的同一时间,中方雷厉风行,迅速宣布了对石平的制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石平在中国境内的所有财产将被依法冻结,他本人以及直系亲属被禁止入境中国,同时中国境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与他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这一系列制裁措施,每一条都精准地击中要害,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这次制裁绝非偶然,而是石平长期反华行为积累的结果。他原本出生于中国四川,却在2007年加入日本国籍,此后不断从事反华活动。也就是说,石平是个华人,现在成了大汉奸,十分反华。2024年,他窜访台湾并公开鼓吹“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2025年,他推动所谓《钓鱼岛主权决议案》;上个月中旬,他还率领右翼团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此前已多次发出警告,但他始终置若罔闻。这次制裁,可以说是他挑衅行为的必然后果。
在不到24小时之内,先后发生“首相辞职”和“中方制裁”这两件大事。它们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正在不断冲击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对石平的制裁,就是在向未来的日本新政府发出明确信号:不管谁上台,都必须严格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包括“一个中国”和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准则。这些底线绝对不容挑战。日本NHK在报道石破茂辞职时也提到,保守派势力确实对他的对华政策不满。而中国外交部则在通报中明确指出,此次制裁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举措。这场外交博弈背后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
接下来,日本新政府的对华政策选择变得尤为关键。如果他们能够认清现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中日关系仍有重回正轨的可能。但如果新政府继续追随美国,甚至在台湾、钓鱼岛等敏感问题上主动挑衅,中方也必将采取更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石平被制裁只是一个开始,任何试图挑战中国底线的政客,都必将付出相应代价。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件事上,中国从来不会让步。这既是对那些挑衅者的严正警告,也是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