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CBA联赛每年上缴给篮协的1亿元授权费,竟然有一半悄悄流向了女篮?
这笔钱的分配机制最近被曝光
让女篮成了联赛商业化的隐形赢家。 而更劲爆的是,停摆20年的CBA升降级制度即将回归,2026-27赛季可能首次出现“只升不降”的扩军计划,两支NBL球队有望升入CBA,联赛规模将扩大到22支球队。
这些变化源于CBA公司和篮协刚刚达成的新一轮授权意向
从2027年开始,篮协对CBA公司的授权周期将从10年缩短为5年,而每年营收10%的授权费模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随着联赛商业价值提升,女篮分到的资金可能进一步增加。
NBL联赛的赛程调整已经释放了强烈信号
下赛季NBL将提前到12月20日开打,只比CBA晚8天,两个联赛的赛季时间基本同步。 这种安排明显是为升降级制度做铺垫。
香港金牛队刚刚夺得本赛季NBL冠军
他们和长沙勇胜、合肥狂风、石家庄翔蓝四支球队还将参加12月3日开始的第二届CBA俱乐部杯。
关于升降级的具体模式仍在讨论中
是直接按成绩升降,还是采用“升级附加赛”模式,让CBA末位球队和NBL顶尖球队进行附加赛,目前尚无定论。 甚至有更激进的方案正在考虑在2026-27赛季就直接全面恢复升降级。
年轻球员也迎来了利好
新规放宽了年龄限制,未满18岁的球员只要代表国青男篮参加过U17世界杯等比赛,就可以在CBA注册,最小年龄放宽至16岁。 这改变了以往严格保护未成年球员不让打CBA的政策。
外援政策也有明确限制
各俱乐部只能同时注册4名外籍球员,同一俱乐部最多可注册8人次。 比赛使用上,前三节每节最多2人次,第四节最多1人次。
升降级制度恢复的最大挑战在于平衡各方利益
CBA现有20家俱乐部每支占据CBA公司5%的股份,扩军或引入升降级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权益。 球队降级后商业赞助与球迷基础将受巨大冲击,也可能催生假球等风险。
与此同时,女篮的资金保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除了从CBA授权费中分得的资金,各地体育局也加大了对女篮的扶持。 武汉市体育局计划拨款100万元对盛帆女篮俱乐部提供奖励支持。
湖北指航体育发展基金会还发起了“指航金篮·伯乐”计划
五载光阴,五百万赤诚,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17至20岁的女篮新苗。这笔沉甸甸的资助,恰似篮球场上精准的长传,为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运动员们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每一分投入都在为她们插上追梦的翅膀,让青春在球场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女篮国家队已修改集训制度,允许核心球员在非大赛年自主安排训练计划
中国篮协还计划设立“海外球员保障基金”,推动WCBA与WNBA建立双向人才流动机制。
宫鲁鸣执掌女篮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包括高原特训的“万次投篮计划”,引入NBA战术数据库和AI模拟系统,以及让女篮与CBA男队对抗以适应欧美级别的身体对抗。
在青少年培养方面
济源示范区将篮球作为校园体育发展的重要支点,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指导理念培养球员。 中国篮协还推动青少年篮球与国际接轨,引进优秀外籍教练员。
CBA董事会由1位董事长和6位俱乐部代表董事组成
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总经理张云松作为董事之一,被委托就授权事宜和篮协保持日常沟通。 董事会将对新一轮授权方案进行最终表决。
随着2027年篮协对CBA公司十年授权期满
中国篮球的职业联赛体系正迎来二十年未有的变革节点。 从联赛规模到资金分配,从年轻球员培养到升降级机制,一系列调整预示着中国篮球生态将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