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招聘,怎么在写字楼里打起了白领的主意?

2025-10-07 18:42 62

点击关注不迷路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找工作的方式,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大家找工作,要么去人才市场挤破头,要么在电脑前对着招聘网站狂投简历。

可现在,情况变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那些过去被我们贴上“体力活”标签的蓝领工作,正变得越来越抢手,甚至吸引着写字楼里的白领们主动“跳槽”。

更魔幻的是,专门给蓝领找工作的平台,比如鱼泡直聘,现在也开始把广告牌挂进了北上广深的写字楼,目标用户直指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白领们。

这事儿听着有点绕,但背后藏着的,是整个就业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我们先说说蓝领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根据《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的数据,中国的蓝领群体规模已经达到了4.25亿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

简单说,就是超过一半的就业人口都在这个范畴里。

过去,我们总觉得蓝领就是干苦力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也一般。

但现在,这个刻板印象正在被现实狠狠打脸。

一个在上海制造业工厂的操作员,收入可能比旁边写字楼里刚毕业的普通白领高出37%。

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趋势。蓝领的“含金量”,正在肉眼可见地提升。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不复杂。

第一,是人少了。

我国每年都在减少大约一千万的适龄劳动人口,简单说,就是干活的人变少了。

但社会对蓝领的需求,特别是那些需要点技术的蓝领,比如会操作智能设备的电工、懂点编程的技工,需求却在猛增。

这就像菜市场里,萝卜青菜一大堆,但有机蔬菜就那么几 颗,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数据显示,蓝领岗位的“求人倍率”超过1.5,意思就是每150个岗位,只有100个人来应聘。

如果是高级技工,这个比例能到3以上,简直是“一个萝卜三个坑”。

反观一些传统的白领岗位,因为流程化、标准化,甚至被AI工具部分替代,反而显得没那么稀缺了。

第二,是年轻人的观念变了。

现在的90后、00后,找工作不再只盯着“体面”和“稳定”。

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自己有尊严,时间是不是自由,下班后能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以及有没有机会学到新东西。

一份调研显示,Z世代的蓝领最关心的前五件事是:

干活受尊重、弹性工作制、即时回报、下班不用搞无效社交、工作生活能平衡。

你看,这跟我们父辈“找个铁饭碗”的想法完全不同。

他们愿意去送外卖、开网约车,不是因为找不到别的工作,而是因为这些工作能让他们掌控自己的时间,多劳多得,而且不用看老板脸色。

智联招聘有个数据挺有意思,00后人群里,有超过六成的人愿意从事蓝领工作,这个比例是70后的两倍,甚至比美国的Z世代还要高。

这种变化,直接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充满活力的“新蓝领”市场。

什么是“新蓝领”?

简单说,就是那些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单、提供服务的蓝领工作者。

比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同城维修师傅、快递小哥。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7月,这个“新蓝领”人群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6767万,比去年增长了超过三成。

其中,网约车司机有将近3000万,外卖员的增长最猛,增速高达74.8%。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过去一年,35岁以下的网约车司机比例增加了近3个百分点,而35岁以下的外卖员占比更是高达61.8%。

年轻人,正在成为新蓝领的主力军。

市场的变化,自然会引来资本和平台的追逐。

过去,招聘网站都是白领的天下,什么BOSS直聘、智联招聘,主要服务对象都是坐办公室的。

但现在,情况反过来了。

BOSS直聘自己都承认,蓝领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近四成。

而像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更是搞出了“直播带岗”的新玩法,它的蓝领招聘产品“快聘”,月活跃用户高达2.5亿人次。

每天8小时不间断直播招工,这阵仗,比卖货还猛。

在这场争夺战里,鱼泡直聘是个很有意思的玩家。它最早就是从服务蓝领起家的,特别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

创始人周峰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看父母蹲在路边等活,那种无助感让他印象深刻。

所以他创业的初衷很简单:

用手机帮工友们更快地找到活干。

他们搞了个“电话聊”的功能,工人和老板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打电话沟通,省去了中间繁琐的环节,最快两小时就能上岗。

这个功能一下子击中了蓝领群体的痛点——他们不习惯打字,就喜欢直接打电话,简单、直接、高效。

靠着这个接地气的功能,鱼泡直聘从一间月租1500块的出租屋起步,用了8年时间,积累了超过1.1亿的注册用户,成了蓝领招聘领域的领头羊。

但鱼泡直聘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

他们敏锐地发现,蓝领和白领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开始愿意尝试蓝领工作;

另一方面,很多传统的白领工作,其实干的也是“蓝领的活儿”,比如一些重复性的数据录入、客服工作。

所以,鱼泡直聘开始“向上生长”,把触角伸向了白领市场。

他们在2024年收购了大学生求职网站“海投网”,2025年又收购了建筑劳务平台“吉工家”,正式从一个“蓝领单项冠军”,转型为覆盖全人群的综合招聘平台。

为了配合这个战略,创始人周峰甚至亲自上阵拍广告,把“电话聊就是快!”的广告语,打到了北上广深的地铁和公交车上。

这招很聪明,因为很多企业老板和HR都在写字楼里,线上广告他们可能会屏蔽,但地铁里的海报,他们是躲不开的。

鱼泡直聘的转型,其实反映了整个招聘行业的进化方向:

技术驱动,效率为王。

以前蓝领找工作,靠的是老乡介绍、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信息既不透明,也不靠谱。

现在,有了AI大模型的加持,找工作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

比如有的招聘平台,你只需要输入一句话:“我在上海,想找份焊工的工作,最好包吃包住”,系统马上就能给你匹配出一堆合适的岗位。

这大大降低了蓝领群体的求职门槛。

鱼泡直聘自己每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一个亿,他们把复杂的算法藏在后台,把简单的界面留给用户,目的就是让找工作的过程变得无比顺畅。

除了找工作的方式变了,新蓝领们的工作状态也在升级。

他们不再是过去那种“低技能、低成长”的形象。平台方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劳动力,开始推出各种技能培训。

比如给外卖员培训食品安全知识,给网约车司机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

这些培训,一方面是为行业升级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也为从业者自己打开了职业上升的通道。

当一个外卖员不仅会送餐,还懂点营养搭配和客户沟通,他的价值自然就提升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蓝领都能变成“新中产”。

市场上依然有大量的零工岗位,比如“日结”、“临时工”,这些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但整体来看,蓝领市场的基本面是向好的。

随着县域经济的崛起和平台经济的下沉,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或周边城市工作。

数据显示,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跨省流动比例在下降,而县域和三四线城市的小微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却在激增。

这意味着,人们不必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我们再把视角拉回到写字楼。

为什么白领们会对蓝领工作产生兴趣?

除了前面提到的收入差距和观念变化,还有一个现实的压力:AI的冲击。

微软发布过一份报告,列出了最不容易被AI影响的十大职业,清一色都是跟动手能力、现场操作相关的蓝领工作,比如工厂系统操作员、汽车维修工、口腔外科医生。

而很多依赖脑力劳动的白领岗位,恰恰是AI最容易替代的。

这给很多白领敲响了警钟:未来想不被淘汰,光会动脑子可能不够了,还得有动手实践的能力。

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反向回炉”。

以前是专科生努力考本科,现在反过来了,有些本科生、甚至硕士生,主动去技校学一门手艺,比如学烹饪、学汽修。

这不是退步,而是一种务实的“防御性”选择。

说到底,无论是鱼泡直聘把广告打到写字楼,还是白领们主动考虑蓝领工作,背后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当蓝领的供给小于需求,他们的价值就会提升;

当白领的供给大于需求,或者可替代性变强,他们的“光环”就会减弱。

这不是谁的错,而是经济规律的自然体现。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看清这个趋势,调整自己的预期。

如果你是年轻人,不必再对“白领”身份有执念,找到一份能让你有尊严、有成长、有钱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是企业主或者HR,更要意识到,蓝领员工不是“耗材”,而是宝贵的资产,尊重他们、培训他们、留住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的变化总是悄无声息,却又势 不可挡。

当写字楼里的白领开始羡慕蓝领的收入,当蓝领招聘平台的广告出现在白领通勤的路上,我们就该明白,一个更注重实际价值、更尊重劳动本身的新时代,已经来了。

它不声不响,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选择。

(全文完)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