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天喊封杀,结果TT还在蹦跶,这戏到底演给谁看?”
刷短视频的时候,手指一滑,TT的logo跳出来,评论区里吵翻天。有人说“要完”,有人说“稳了”,还有人直接开骂“卖国”。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破事儿,压根不是一家公司死活,是两个大国在掰手腕,掰得青筋暴起,却没人告诉观众剧本长啥样。
先说个冷知识:美国国会一年能开两百多场听证会,真正落地的法案不到十分之一。TT被拉去“过堂”的次数,比某些议员一年回家的次数还多。每次镜头对准那些白发老头,拍着桌子吼“国家安全”,弹幕飘过“戏精”。可戏精也得有观众,观众是谁?就是明年要投票的那群人。民调显示,只要提到“中国app”,支持率能涨五个点,五个点啊,够让一个边缘州翻红。于是TT成了道具,用完不扔,下次选举还能再拎出来遛一圈。
东大这边呢?一开始也懵。企业出海,按规矩办事,数据放本地,服务器建海外,连CEO都换成老外,够诚意了吧?结果人家一句“你来自中国”就全盘否定。这哪是商业谈判,这是血统审查。后来反应过来了,这不是TT一个人的事,是所有想往外走的企业,都得看这一仗能不能打赢。打赢了,后面的人就知道路怎么走;打输了,天花板就钉死了,谁也别想蹦高。
阿尔斯通怎么死的?法国那哥们,做电力的,技术牛到全球前三。美国说“你行贿”,直接抓高管,罚到破产,最后拆成零件卖给通用电气。法国政府一开始也想救,后来发现对面根本不讲理,讲理就是“我的规矩”。现在法国高铁还得用阿尔斯通剩下的技术,修一次哭一次。东大一看,这剧本熟啊,TT要是跪了,下一个轮到谁?做芯片的?造车的?还是卖奶茶的?
所以东大这次死扛,扛得连美国都没想到。按他们的剧本,企业嘛,吓唬两句就怂了,大不了卖身求存。结果东大直接甩脸色:要么按规则玩,要么掀桌子。美国那边也骑虎难下,真封了,选民爽了,企业不干了——TT一年给美国交几十亿税,雇几万人,封了去哪找补?于是开始拖,今天“限期出售”,明天“再谈细节”,后天“新证据”,跟老太太买菜似的,挑挑拣拣就是不结账。
最魔幻的是,两边都在赢。美国政客每次放狠话,热搜就爆,支持率蹭蹭涨;东大这边每次硬刚,国内朋友圈就刷屏“硬气”,出海企业股价跟着涨。只有TT夹在中间,像个被两边扯的橡皮筋,越拉越长,还没断。用户更绝,美国年轻人照用不误,该跳舞跳舞,该带货带货,偶尔刷到“封杀”新闻,评论区清一色“关我屁事”。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时间差的游戏。美国要的是明年选票,东大要的是未来十年中国企业能不能挺直腰板。一个急着演戏,一个忙着铺路,戏台子搭好了,观众也坐满了,谁还真在乎戏里那家公司叫啥名?反正下次选举,换个马甲还能再演一轮。
现在最慌的,其实是那些等着看戏的。硅谷一帮做投资的,天天盯着新闻,股价一波动就鬼叫“要完”。结果TT越活越滋润,广告照接,网红照签,连美国本土竞品都开始抄它的功能。抄完还得骂两句“邪恶中国app”,骂完继续抄,抄得比原版还溜。这操作,跟当年美国车企一边骂日本车一边偷技术,一个德行。
再往远看,TT这事就是个分水岭。以前企业出海,默认规则是“美国说了算”,现在东大直接甩出“我的企业我罩着”。以后甭管卖芯片还是卖袜子,想动东大的公司,先掂量掂量能不能扛住这波反制。美国也精,知道真撕破脸,自家企业在中国也得掉层皮,于是开始玩“精准打击”——今天罚你点钱,明天限制个功能,后天再开个听证会,反正不弄死,就吊着一口气,让选民年年有戏看。
最惨的是那些夹在中间的小国。欧洲那帮老铁,一边看美国脸色,一边惦记中国市场,TT被整的时候,他们偷偷乐:少个竞争对手。结果转头一看,自家企业也被美国盯上了,理由从“数据安全”到“人权问题”,花样翻新。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今天能整TT,明天就能整任何不听话的公司。于是开始抱团,搞什么“数字主权”,说白了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可惜晚了,美国长臂管辖早伸到他们后院了。
说回TT,现在最魔幻的是,它成了全球年轻人的情绪出口。美国用户用它骂拜登,英国用户用它骂首相,连印度用户都翻墙回来刷视频,一边骂“中国app”,一边真香。这场景,跟当年冷战时美国人一边抵制苏联伏特加一边偷偷喝,一个味儿。政治归政治,身体很诚实,用户才不管那么多,好用就行。
所以你看,这场戏没有大结局。美国需要年年有反派,东大需要次次硬刚,TT需要活着赚钱,用户需要免费刷视频。四方各取所需,只有那些盼着“赶紧封杀”的人,才是真傻。毕竟,戏台上的道具,只要还能用,就不会被扔。
现在问题来了:下次美国换个理由整别的公司,东大还会不会这么刚?TT这次能活,是运气还是实力?评论区说说,你觉得这戏还能演几年?